后乐清弦

期次:第435期       查看:156



  难得盼来国庆假期,便与社团的三两好友约了,去惠山古镇范文正公祠赴那“后乐清弦”的昆曲雅集。再寻觅那不知所起的一往深情。
  雅集是由无锡天韵社所承办的,邀请了太湖周边城市的一众票友,于金菊满堂之季,共赏一曲昆韵清曲。
  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都付与断井残垣。”一折子游园唱腔穿透了层层女墙,饶是在祠外,倒也听得清晰。跨过层层门槛,小园幽径深处便是我们雅集之地了。苏州、常州、上海……周边城市的同好均有到来者。一时间,攀谈声、管弦声、清曲声混作一谈,却并不显得嘈杂。呀!人群中那兀自坐着品茗的两位白发老者不就是孙玄龄夫妇吗!耄耋老人仍不辞跨海而来,足以见得对昆曲传承的汲汲以求、对天韵社复兴的期待。
  待那主持人宣布开场,周遭也就安静了下来。便是一板三眼,曲韵悠扬,便是横笛脆鸣,窗纱弄影,便是流水淙淙,琴音飘渺,便是箫曲幽咽,不绝如缕。一曲皂罗袍,又一曲粉蝶儿。四声嚯落断连中,我渐渐失了神,沉醉其中,自己仿佛也变成了那千年前一梦南柯的淳于棼,一往情深的杜丽娘。不同于舞台上靡靡华丽之音,如此清扬的调子,怕只在此才能听闻一二了。直至最后一个韵音在空中散去,叫好声最后一次平息,恍惚间,雅集也就接近尾声了。
  孙玄龄先生徐徐站起,踱步来到堂前,眸中是泪花闪烁,先生说昆曲的流传也如长江黄河般源远流长,几经坎坷,期待着我们这一代人的传承。
  谈何容易!昆曲的传承本就不比京剧一类平坦顺畅,昆曲昆剧派别又诸多,我们讲要在创新中谋取传承,可如今改革却日趋过度。许多老一辈艺术家都嗟叹连连,西洋乐器的融入使得它不伦不类,崭新的扮相造型仿佛一个跳梁小丑,我们渴望昆曲被当代人熟知,便只能将它改作当代人眼中渴望的模样,褪去它的裘衣罩衫,换上西装领结,在快节奏的社会中谋得一隅之地哗众取宠。
  我踏上了返程的列车,只是脑中还回旋着先生的话语:“昆曲被评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既然已经是遗产了,为什么还要去改造成现代的模样呢?”难以明了,车窗外的夕阳又斜了几分,那一曲后乐,几声清弦,不知下次相遇又是在哪一个亭台楼阁,幽静小巷。好在如今,还能觅得个踪迹……(陈晶茹)
吾心安处是故乡
    今年的国庆,还未从终于完整地放了一个漫长的“十一”假期的喜悦中缓过神来,却蓦地发现自己忽略了一点:舍友早已纷纷订好回家的车票,迫不及待地重温故乡的风景。我是一只刚离群的鸟儿,飞出了白色巨塔,扑棱着翅膀去开启一段奇异的旅程,好奇的眼还未仔细打量过外面光怪陆离的世界。又许是一路山高水远,连续坐八个小时车程的煎熬冲淡了我思乡的情感。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夹击使我堂而皇之地放弃了回家的念头。这也意味着,我将独自享受一个人的假期时光。
  陆陆续续送走了舍友们,校园处处红旗招展,庆祝祖国母亲六十九周年华诞的喜庆气氛扑面而来。路上偶有结伴而行的学生们,嬉笑打闹。恍惚间瞧见四个互相挽着手的背影,但这热闹是他们的,与我无关。兀自想着,添了一分凄凉的意味。想起林清玄写过,“风物长宜放眼量,在红尘中有独处的心,在独处时要有红尘的怀抱。”聊以自慰。
  我按照计划,吃完饭回宿舍做作业。在键盘上敲敲打打,突然弹出一个消息框,是远在家乡的好友为我拍了一张家门的照片。已落了些漆的红色小门,晾着几件衣裳的阳台,风里似乎还游荡着邻里稚子的嬉笑声。离家前屋后的芒果树依旧枝繁叶茂,如今却是一地斑驳了,不经意间竟红了眼眶。纵使离家千里,阅尽人世浮华,但回过头看看,家,就在那里。倦了时让我有枝可栖,免我流浪,给我归宿,让我心安。惆怅的心情开始慢慢郁结,我换上衣服,决定独自去逛逛校园。
  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。远处是生了绿藻的湖水,第一眼,想起张爱玲在《五四遗风》写的那样:湖水看上去厚沉沉的,略有些污浊,却仿佛有一种氤氲不散的脂粉香,是前朝名妓的洗脸水。一个人静静伫立在桥上,不知不觉暮色沉沉。想起在家时和家人一同欣赏黄昏时分日落的场景。那里虽未有湖,确是有桥有溪流的。落日的余晖打在溪面上,波光粼粼,煞是好看,如今却是无人会登临意。我只觉得周围的人和空气都模糊了。耳边自行车驶过的铃声敲醒我即将闭上的眼。远处十月傍晚的天空像是被火烧了一般,夕阳渐渐落入湖水中,于桥上瞧见”半江瑟瑟半江红”的景致。可惜手机拍不出那样动人心魄的美,只能用肉眼记录这片刻的沉醉,用心灵去贴近去共鸣。靠在栏杆上刹那间恍若隔世,旧景与眼前之景重叠,只是身边少了些人。但或许他们也在和我望着同一轮跌入水中的夕阳呢?我希望它落得慢一点,再慢一点,直至它并不鲜明的轮廓最终隐匿在湖水之中。内心忽然变得无比平静。吾心安处,便是故乡。踏着暮色回去,我与自己逐渐达成和解。
  川端康成凌晨四点在旅馆无意间发现海棠花未眠,我不敢自比,但只觉得此时的心境确实有些相似。独处时在暮色中发现了平时未曾留意过的美,浓烈的乡愁在这样平淡的情绪里竟也这般慢慢消散了。 (林婷)

蠡园散记

   趁着国庆假期,偷得一日之闲,前往蠡园欣赏在传说中范蠡与西施隐居之地,入园时节并非佳日,无奈于人山人海,摩肩接踵,无燕红柳绿变化之美,无鸟鸣蛙叫生机之闹,再加上堵车堵得让人心生烦闷,眼里只剩下烈烈的余日,晒得我睁不开眼睛,心中不免有些失落,叹口气进入园中。

       步入园里,柳荫带起一阵凉意,心中烦闷被吹拂得消减大半,抬眸望去,徒步前行,上百岁的蠡园便在行途中一一展开了她绝美的身姿,虽无艳红,但有翠绿,一层接着一层,不见尽头;黄石与太湖石交织出的阴柔阳刚之美,假山环绕成圆,一一述说着建造者选材之用心,布局之精妙,处事之圆润;“溢红”“滴翠”“醉黄”“吟白”,二字匾额将四季缩成一幅景色,镂成木雕,置于窗中,印在心间,闭上眼,亭子四周种植的植物似乎真的开始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,醉于碧绿与金黄的交接;俯身望去,一条条锦鲤在湖中嬉戏、徘徊,黄色黑色的身影偶时跃出水面留下波纹荡漾;在中国两千年长河里,一座座园林以泥为根基,文化为内涵,塑起苏园之秀,蠡园之广,成为当时历史的缩影,但如若用建筑显现这一缩影的细枝末节,未免显晦涩生疏,那用怎么样的形式展现?对于蠡园,这便是我愿细细道来的“千步长廊”。

      千步,顾名思义,三寸金莲走上一千步才能走完,围绕着蠡湖而筑可猜想到其长。我自幼热爱书法,从第一步踏上这个地方的时候便无可避免的被墙上的石碑吸引,游客很多,人来人往,但像我一般俯身仔细阅读触摸这碑的人却寥寥无几,这感觉像是在万众瞩目下,悄悄抚摸到了蠡园的宝物。碑的方向是从西到东,不巧,我行走的方向却是由东到西,只得小跑几步从碑的开端开始沿着跑过的路返回,尾端的题字叙述着民国年间思想进步者的激进与自律,“要坚持真理,居身安于淡泊,教子要有义,方居君子务本”,黑碑白字,一个个仔细凿刻的痕迹为我凿开了历史一隅,穿戴整齐的少年正在铭记家训,欲强国先振兴少年,素色着衣,低压着帽檐将革命教义广传于四方,开化愚众,不断向前:“慈母不如贤母,毋溺爱娇养,误入歧途”,这是属于男儿当自强的自律精神;“爱国为先,身教重于言教”这是属于救国激进者的热爱与奋斗精神;“祸从口出,切勿恶语”这是属于自检与戒告,言多必失,一言掷千金的承诺,我的精神世界沉溺在这一块块石碑之中,忽感热血沸腾,情绪溢出,不断向前向前,石碑上的内容随着我的行走越发柔和,从那民国开始走向明清之际,“我是江南驿使,折来聊寄一枝春”,江南春意似乎在一点点覆盖这凉凉的秋意,看到有人折下扬扬而起的翠柳送回友人手中,绵绵春意便浓缩在这两字,再往前走思维不仅仅只是沉浸在文字下的景色,更是某种对生活的热爱与生活态度:“水声触耳观鱼跃,月影与窗呼九烹”,酒香就这样飘出文字,热腾腾的气流扑面而来,鱼儿从水中跃出打破湖面圆圆的月影,这蠡园特色就在水声叮叮咚咚中沉浸,又见那“竹雨松风梅月,琴声鸟语诗情”,心旷神怡,切实感受到了这蠡园四季,这千步更像是走过千年,三十八块石碑,记载了千年的风云岁月,只有精心诵读,才能踏阅千年的历史缩影,长廊以文字展开,又以文字收尾。虽走到尽头,但这意韵却围绕着我久久不得消散。

       离开蠡园,烈日已然消失,只留下一阵阵微风,将我的裙摆扬起,停留在长廊的思绪仿佛再一次吹进百年蠡园千年历史的风雨画卷中……(夏玉溪)